水處理粉末狀活性炭
水處理粉末狀活性炭技術解析
粉末狀活性炭(PAC)憑借其發達的孔隙結構與高吸附性能,成為水處理領域去除有機物、異味及色度的核心材料,適用于自來水廠、污水處理廠及應急水質凈化場景35。
一、?核心特性與吸附機理?
-
?孔隙結構與吸附能力?
- ?孔隙特性?:木屑或椰殼基粉末活性炭經高溫活化后形成微孔-中孔復合結構,比表面積達900-1500m2/g,可吸附分子量200-3000的有機物(如酚類、農藥殘留)及重金屬離子35。
- ?動態吸附優勢?:粉狀炭因顆粒細小(200目通過率≥90%),吸附動力學性能優異,30-60秒內即可完成對污染物的快速捕捉67。
-
?污染物適配性?
- ?有機物去除?:對三氯甲烷、苯系物等揮發性有機物的吸附率≥80%56。
- ?應急處理?:突發性嗅味(如土臭素、2-MIB)的去除效率可達95%以上56。
二、?應用方法與工藝設計?
-
?投加工藝?
- ?PAC粉炭投加法?:直接投加粉末活性炭至原水或污水系統,投加量通常為5-30mg/L,炭漿濃度控制在5%-10%以優化分散性45。
- ?協同技術?:與高效沉淀池、磁混凝工藝聯用,可提升懸浮物與膠體雜質的同步去除率46。
-
?接觸時間與效率?
- ?混合反應?:需保證活性炭與水體接觸時間≥30分鐘,吸附效率可提升40%56。
- ?濾池優化?:采用多級活性炭吸附流動床設計,避免炭粉泄漏至出水系統68。
(此內容由m.bnr8.cn提供)